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深度|中俄能源合作走向深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近日再签大单,为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回望过去数十年的历史,由于资源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全球形势的变化,中俄合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能源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透过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双方能源领域合作的规模也在飞速扩大。
中俄再签能源大单
2月3日,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这是继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供气后,双方在天然气贸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
2月4日,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
据中国石油方面介绍,截至2022年1月,中国石油自俄罗斯管道进口原油累计已超3亿吨,天然气超过150亿方。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官网公告称,公司将通过中俄远东天然气管线向中国供气,达到满负荷之后,供气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亿立方米,届时公司每年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量将达到480亿立方米。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双方在资源和市场特征方面的互补性有关,也与复杂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对于俄罗斯来说,当地油气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产品出口一直是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一直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要市场,但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急转直下,美国、欧盟对于俄罗斯制裁手段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空间。为了破解西方世界的围堵,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了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对于中国来说,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中国的能源储量相对丰富,但呈现出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俄罗斯的油气资源进口,成为中国确保能源稳定供应的组成部分。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与俄罗斯方面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中俄原油、天然气运输管线的投运,两国之间能源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西方世界的贸易禁运,以及国内建设事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当时的苏联通过参与中国的能源项目、供应能源设备、培养技术骨干以及开展石油贸易等形式,向中国提供援助,双方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苏关系也转向睦邻友好。此后苏联解体,中苏关系过渡为中俄关系,两国的能源合作随之展开。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合作发展
1994年,俄罗斯方面提出修建从西伯利亚到东北地区的石油管道的建议,此后历经多次接触磋商,中俄双方开始探讨铺设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油田至中国大庆的石油运输管线(安大线)。
2003年,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因涉嫌逃税、挪用公款等被拘捕,此后俄罗斯政府否决了安大线计划。不久后,中俄输油管道方案进行修改。2009年,中俄原油管道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该管道全线竣工,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2014年-2020年,在全球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油价低迷的情况下,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连续上升,并在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
2014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为期30年、交易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
在天然气领域,受益于新启动的“西伯利亚力量”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出口规模也在迅速提高。2019年12月2日,总长度达到8000多公里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俄罗斯开始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此前撰文指出,2003年以来,来自中国的投资、贷款、基金和预付款,成了俄罗斯能源行业完成战略任务、应对重大危机、建设关键能源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来自中国的相关能源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西方技术禁运带来的困难。
2003年,正是凭借来自中国的60亿美元贷款,俄罗斯成功收购了“尤科斯”公司的核心资产,助推石油工业的重新国有化。
作为俄罗斯挺进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的重要项目,也是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获得了中资银行120亿美元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60%;而除了该项目最大股东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持有50.1%股权以外,中国石油与法国道达尔各持股20%,中国丝路基金持股9.9%。
目前,中俄之间还在就多个输油、输气管道的建设方案进行谈判。除了油气以外,俄罗斯目前也是中国主要的煤炭进口来源国;在核能领域,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辽宁葫芦岛徐大堡核电站的多个机组,都是中俄核能领域合作协议中的重要项目。